当前位置: 微商日报>体育 >

每日快看:平淡却深刻 和Mach 5相处的若干天

来源: 凤凰网 | 时间: 2022-08-24 20:08:12 |

初拿到HOKA ONE ONE Mach 5

(下文简称Mach 5),


(相关资料图)

我们端详了很久,

从定位来说,

这是一双训练日和比赛日的双维度鞋款。

但比起当下那些同定位鞋款,

这双鞋看起来也太平淡了?

作为HOKA旗下的一个经典款,Mach系列的中文名马赫和国产品牌安踏旗下的马赫“英雄撞名“,我们手中的鞋款采用了湖蓝色+橙色的搭配,颇具速度感。作为HOKA旗下的经典公路鞋款,Mach 5整体鞋型的纤细感,迎合了这双鞋的定位需求。

Mach 5的鞋面部分采用了镂空网眼的工程网布设计,搭配内部的面料,配合本身相对纤细的鞋型,来实现鞋款的包裹支撑。整体来看,Mach 5的鞋面要相对具有韧性,但也不像很多跑鞋纱面那样挺,还是围绕贴合性至上。

在材料的选择上,Mach5选择了PROFLY双密度泡棉材料,外观还是延续了HOKA“反极简主义”的雕刻设计。

我们特意选择了一双针对新手跑者的鞋款BONDI前来客串进行对比,我们会发现Mach 5的中底部分相对并没有那么夸张,但整体依然是一双厚底跑鞋——不过现在还有不是厚底的作品吗?

R-BOUND科技覆盖在鞋款底部,保证鞋款核心落地部位的抓地和耐久。HOKA鞋款本身耐久性上一直比较保 靠,抓地力如何这就要通过实战才能感受了。

Mach 5本身的定位

是备赛日和比赛日两个场景,

在实际测评若干天后,

我们拥有怎样的感受呢?

提到当下的比赛日鞋款,我们脑海中总会浮现:“推进力”、“超回弹”等相对劲爆的词汇,但当我们初上脚Mach 5的时候,我们发现——好像这双鞋和以上词汇并没有太大关系?

如果把Mach 5这些天跑下来的感受绘制成图,那将是一个非常鲜明的曲线上升图。初上脚时这双鞋中底给带来的反馈其实让我们略感平淡,它既没有展示出HOKA一如既往的无限柔软,也没有带来非常强烈的回弹感,甚至让我们觉得这双鞋是不是失败了?

在跑步的初始阶段,Mach 5的反馈非常低调,我们能够感觉到鞋子中底的柔软感觉,但整体就是一双普通运动鞋的感受,没有过多波澜。 伴随里程前进,这双鞋逐渐被踩开之后,鞋款给我们的反馈愈发深刻。

在前掌部分的反馈要比后掌更强烈,能够感到中底的中前部位置略带软弹的“几何摇感”,随后这个软弹伴随我们跑步的落地延续到后跟处。但就像我们跑步的发力前掌强过后掌一样,Mach 5的后跟处回弹感受和前掌部分是有区别的,后跟处的回弹相对较弱。这是中底部分双密度泡棉搭配所带来的感受,前后的强弱搭配不会突兀,而是一种过渡。

我们穿着Mach 5累计测评大约30KM,打破前半段平淡的脚感短板后,鞋款中底给我们带来的脚感越来越顺畅,整体脚感非常顺畅柔和,每个环节都能够兼顾,并不惊艳但细水长流。

Mach 5鞋面部分的贴合性较好,给我们带来良好包裹支撑性。鞋子后港宝很牢固,配合上翘角度,并不会出现磨脚踝的情况,搭配凸起的夸张后跟,给我们带来良好的稳定性。我们本次的测评跑者日常配速为4:30左右,无论沙土、沥青、地砖等各种路况环节也没有出现侧翻情况。

不过外底部分Mach 5的表现相对乏善,在没有下雨的情况下,抓地力表现可能不如adidas 的光头胎或者李宁的GCU材质。不过鞋款的耐久性还是不错的,保持了HOKA一如既往的水准。

同样也是材料本身的属性问题,Mach 5在跑步过程中落地环节非常安静,没当下主流竞速鞋款的“嘈杂”,可能这也是平淡而深刻的一种体现吧。

还是要在最后对HOKA ONE ONE Mach 5做一个综合概括:

作为HOKA旗下一双针对训练日和比赛日双重场景的鞋款,Mach 5外观设计和配置上延续了品牌的特色,实际脚感虽不强烈但柔和平稳,能够绵长幽远的给予我们回弹脚感,在比赛日作为完赛鞋款完全没问题。各位跑者如果是索康尼菁华系列的拥有者,我们认为两双鞋可以作为相互的平替。

但结合当下的大趋势,大部分玩家想必希望在比赛日当天感受更强烈的澎湃回弹,这种需求下或许Mach 5不是最优选,但¥999上下的牌价,结合现有配置和表现,作为跑者们的备赛鞋款,这双鞋性价比极高。

标签: mach5 hok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