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奥运会后写的:
(资料图)
2008年8月16日,姚明带领中国男篮世界八强。
那时,拉塞尔·威斯布鲁克和德里克·罗斯,一场NBA比赛都还没打。
2012年伦敦奥运会,多年来第一次没有姚明的中国男篮,五场全败。每场得62.6分,失87.8分。
那年,中国男篮出场时间最多的是:时年25岁的易建联,时年32岁的刘炜,时年23岁的陈江华,时年29岁的王仕鹏,时年33岁的王治郅。
队里出场时间最少的三人:未满19岁的郭艾伦、未满23岁的周鹏、时年24岁的张兆旭。
这支球队的主体,是2004年奥运会、2006年世锦赛成军的中国队:易建联、刘炜、王仕鹏、朱芳雨,包括王治郅、孙悦和陈江华,都是随姚明征战过来的老几位。2012年是他们的黄昏。史上大赛成绩最好的一支中国队,结束了:
除了易建联。
他在最艰难的黄昏,扛起了最后的旗。
2016年里约奥运会,中国男篮五场全败。每场得63.6分,失93.2分。
赵继伟快满21岁了。睢冉24岁。郭艾伦快满23岁了。丁彦雨航过几天23岁。翟晓川23岁。邹雨宸20岁。周琦20岁。王哲林22岁。
易建联快29岁了,李根刚28岁。
在此之前:中国队经历过2013年马尼拉惨案,2014年仁川第五名。去年刚拿回亚洲冠军。
1994年那支世锦赛八强黄金一代中国男篮,主力班子用到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;2002年世锦赛是姚明那一代的新老交替,撑到了2012年。
2015年,易建联带着一支新班子,拿到亚锦赛,重新开始了。
奥运会五场下来,这支中国队的问题,我们都看到了。
外围防守的积极施压;推反击的果敢;每个球员各自持球攻击时的灵光;易建联的终结能力。这是优点。
整体挡切质量的低迷,个体对抗能力,防守端的轮转补位持续性,是弱点。
所以偶尔打出不错的阶段,对美国的后半段,对法国的第三节,对委内瑞拉的第二和第三节,对澳大利亚的首节,对塞尔维亚的首节。可惜,都不持久。
侵略性和拼劲,是有的。五场比赛112次罚球、38次抢断,都算本届奥运会上不错。漏后场篮板和定点三分,大家也看得见。之所以这么拼,也是因为半场攻防确实弱:必须靠逼抢推速度刷反击。
半场攻防的真正问题,起于三分球。中国队奥运会期间二分球命中率49%,比巴西、阿根廷还好些。但三分球五场比赛77投19中,垫底。FIBA是三分球的世界,这是常识。
三分球需要的,除了见血封喉的三分手——2012年的王仕鹏、2004年的李楠、1996年的胡卫东——还有跑位、传递和掩护质量。而如上所述,中国的挡切质量太弱,半场无球配合实在打不顺,只好反复依赖易建联与郭艾伦的持球单打。
易建联本届奥运会场均20.5分,但不是他想得这么多分:每场投篮17次,命中率44%——上届奥运会,易建联场均投篮11次得到15分。
宫鲁鸣指导自己也说过,亚锦赛后,球队疑似有些泄气;奥运会打得,着实不流畅。但没法子,这批人,就是出来见世面的。
易建联自己的说法:
“球队很年轻,我们知道球队很年轻,我们没多少球员以前打过(大赛)。我们还得学。我们得面对自己……我们得学习。本来不能拿奥运会来学习,但对年轻球队就这样。这就是篮球。”
Tough time, great experience。
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,阿的江未满25岁,巩晓彬22岁,胡卫东21岁,单涛22岁,孙军22岁。那年中国队七场全败。
两年后,这一代年轻人崛起,成为了中国男篮黄金一代。
那年,李春江、孙凤武、张勇军诸位老指导,带着他们。
2016年,易建联也带着一批人呢。虽然周琦这代人未必能成为94、96黄金一代,但每一代人,都是这样打过来的。
——强如姚明,都经历过2002年世锦赛中国男篮新老交替的阵痛期。那是胡卫东和刘玉栋最后一届大赛,是朱芳雨们第一次担纲大赛。那年姚明进了世锦赛最佳阵容,中国队却1胜7负。你可以想象他当时的痛楚。
只是,那时姚明年方22岁,正带着一支年轻球队崛起;两年后,易建联开始在国家队与姚明搭档,经历了2004-08那段辉煌。那时候就已经有过疑问了:姚明一旦离开,怎么办呢?
十二年后,已经打到第四届奥运会的易建联,在做2002年姚明的事:在球队新老交替时,独自支撑起来。只是他将要29岁,未必赶得上如今这支中国队的巅峰期了。所以现在的话题已经成了:易建联如果走了,怎么办呢?
不知道。
但篮球总是这样一代一代过来的。任何一代人,总有第一次上大赛的时候。
如易建联自己说的:“这就是篮球。”
三年后,2019年世界杯后写的:
易建联和姚明,有一点是一样的:他们都靠勤奋,兑现了,甚至超额兑现了自己的天赋。
2006年底,易建联在网页链接上面的球探报告,只挑身体方面:
运动能力9,身高尺寸9,力量6,敏捷8。除了力量,都很不错。
哈登选秀前也被打过分:运动能力8,尺寸7,力量8,敏捷7。
即,从身体素质角度评分,易建联在长人里的地位,比哈登在翼侧球员里的排位要高。如此身高,如此移动跑跳,很难得了。
但当时的球探报告也这么说:
易建联运球作为长人而言很好,可以持球突破;篮筐附近投篮出色,可以快攻扣篮;基本功扎实,篮球智商和球场意识中规中矩。
很少强行接管,顺应比赛潮流。
移动出色,有一手20尺中投。
虽没多少背身招式,却有一手翻身中投。
可以参与快攻,横移很快,手也很快,协防意识不错。
缺点是:
缺乏上肢力量,缺乏背身招式,没有三分球。
时机掌控不算好,自信心容易动摇。
即,他的天赋主要是能跑能跳能投篮。
这些,姑且叫硬天赋吧。
易建联上肢力量不够强,是身体方面的弱点。
但单打技巧不多、传球视野不算好,却不是身体的事了。
就以我们都知道的大白软胖子约基奇为例。
只看身材,如今易建联虽则年长许多,依然远比约基奇看着更像个运动员。论跑跳,现在易建联也不下于约基奇。
但最主观的中国球迷大概也乐意承认,约基奇的能耐,胜过易建联。主要在于:
传球技法、全局意识、背身步伐、投篮手感。
以及肉眼可见的:移动的连贯(不是灵活性)。
32岁那年,斯蒂夫·纳什说自己:
“我与其说是快,不如说是难以捉摸,许多人会混淆这两个事。我移动起来真还挺棒的:那需要你的协调、时机把握和平衡都很好。我一旦移动起来,就能做许多事了,但我爆发力实在不好。”
拉里·伯德从入行时就被人说跑得慢、不能跳。他承认自己的天赋,更多在于反应速度和手眼协调性。
勒布朗的跑跳天赋显而易见,但他在高中时被夸说综合了魔术师+乔丹,是因为他的视野。以及,他的照相机记忆力众所周知。
我们通常认定打球有灵性的那类天才,一般都是协调、柔韧性、时机、视野、位置感、大局观、球感上体现的。
在这些方面,易建联不算天才。
2015年,Basketball Scouting网的拉斐尔·乌哈拉给已回到CBA的易建联,做了又一份球探报告。
跑动流畅;并不总是在篮下奋战,但能利用弹跳和臂展抓篮板。
运球太高,步幅也不算大,但突破时平衡很好。
并不是一个传球天才。
他的投篮不算快,跳得不算高,但平衡很好,出手点很高。
看看易建联在2016年奥运会和本届世界杯的表现,我们大概可以这么说:
他并不具备约基奇、迪瓦茨、萨博尼斯那些前辈们的指挥塔天分。
要当大梦或麦克海尔那样的单打万花筒,似乎也不太行。
只看步伐+手感的流畅柔和,大概,他也超不过王治郅。
易建联不是个多样的单打手,也不是个出色的组织者,但依然是个优秀的得分手。
依靠的是身高、移动、弹跳,以及苦练。
比我们想象中更艰难的苦练。
易建联没有德克那么柔和的金鸡独立后仰投篮,也没有梦幻步伐或天勾。也很少一气呵成做出类似邓肯的“重心向左肩靠一步后翻身后仰单手斜抛”。
他要位之后的翻身后仰投篮和挡拆切出后的接球长投,视觉上更多的是扎实,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做得极为扎实。
这是苦练而来的。
观察过易建联的罚球就能明白,他罚球前置动作很多,动作不快,除了最后出手那一下,都不算柔和,但是扎实。
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细节是:
本届世界杯,赛前和半场大家投篮热身。
一般球员,都是偏放松状态,投投就算了,未必多紧凑,动作舒展而松弛。
易建联,即便在热身投篮时,也是“接球,弯膝下球,起,举球到高点,出手”。不快,但是平衡又扎实。
无论热身、空位投篮还是面对防守投篮,他都是这样子。做足每个环节的精确。
看过真正天才打球的都知道,天才是可以很任性地、无论怎么扭身都能协调到最佳,投进神仙球的。
易建联不太投得进神仙球。
他的这些,都是一点点练来的。他的每个中远投得分,体现出的不是手感灵异,而是扎实。
十二年前了。在NBA第一年,他不适应这里的三分线,66场比赛三分球21投6中。第二年,为了配合网的DDM打法,他练了三分,140投48中。
最能体现一个球员水平保持的,是身材和罚球。身材,我们都看到了。
易建联过去两个赛季的罚球率,81%和78%,还在提高。
今年CBA总决赛四场比赛,34罚30中。
(本届世界杯他罚球不太稳定,但那跟对抗和体力有关系了:比赛密集,年龄,对抗强度和负担;但还是有52%的命中率,以及,36%的三分率,中国队第一……)
看体育运动最大的快乐之一,就是看到勤奋者得遂其愿,看到有天赋的运动员兑现天赋。
姚明和易建联已经证明,勤奋可以改变许多似乎难以改变的东西——姚明的增重和转型,易建联的肌肉与持久。
他俩人都算是,超额兑现了天赋。
2020年,易建联受伤时写的:
NBA有个“里程”的概念,就像行车里程似的:
人的身体有其极限,到一定程度,就极限了。
像姚明的CBA总出场差不多五千分钟,NBA总时间,差不多一万七千分钟。
大概是到一万四千分钟时,开始应力性骨折——身体开始警告了。
姚明总的职业生涯,我估计在二万二千分钟开外。
这已经很了不起了:
林书豪的大学四年差不多一千分钟,NBA总时间,差不多一万三千分钟。
差不多在一万多分钟时,受了赛季全休的大伤——他是后卫,来往冲刺更多些。
易建联的NBA总时间,差不多六千分钟。
CBA总时间,2013年至今有统计的,差不多是一万一千分钟,2013年之前算每场打25分钟,也有五千分钟。
这不去年3月,成为CBA史上首个万分五千篮板么?
能力强,也得靠时长堆出来。
如此易建联职业篮球里程,起码二万二千分钟,跟姚明类似的规模。
如果加上各种国家队比赛什么的——易建联从2004年钻石杯开始,至今为中国男篮出赛起码有十六届各种国际赛事——则易建联生涯总时长,可能是中国篮球史上第一?
还不算他魔鬼筋肉人的训练,对身体的压力。
如果易建联复出,还是那个巅峰的他吗?
有,如果他乐意,也行。
但那时复出的,肯定就不是现在这个易建联了:
再恢复到巅峰,只有理论上的可能了。
广东队真还舍得让他吃力地移动,曾经CBA的王者,追着小年轻力不从心地跑吗?
还是中国男篮得继续跟去年世界杯似的,得始终靠他单挑得分?
我觉得,易建联已经算是将自己的一切都榨出来,甚至透支了。真是对得起球迷了。
如果他还乐意继续打,就打。
他如果就此退(我觉得这个可能性不小),也好。
当初纳什将巅峰岁月献给凤凰城,最后带着背伤和高龄要走时,凤凰城球迷举起牌子说:
“It"s OK, Nash, you can go.”
我觉得对易建联,也差不多该是这个态度:
他想继续打,就等他回来。
他如果要就此退,也可以。
毕竟他负重而行,太久太久了。
就让他做自己喜欢的选择吧,作为球迷,真没必要再向他索需什么了。
三年前,该说的已经说完了。
他经历过巅峰,也经历过低谷。他经受过最年轻的光荣,扛过最后的旗。
他已做到了他能做的一切。
可以了,阿联,真的可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