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近过年,不少电影都纷纷定档。最近,一部勾起我兴趣的体育题材影片放出了最新预告,同时也引来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和评论,它就是《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》。
其实这部电影,很多国人已经期待很久了,但因为疫情等等原因,它始终没能定档。什么时候定档,会不会上春节档?可以说,这是目前影迷最迫切想要知道的一件事。
总觉得中国人都有一种乒乓情结,对乒乓球有特殊的情感,这不仅仅因为乒乓球是我们的“国球”,更因为乒乓球承载着一种精神,而这种乒乓精神,只有中国人、中国乒乓人体会得最为深刻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然而,对于国球第一次被搬上大银幕这件事,网上的评论中总掺杂着一些异样的声音。
有人觉得“电影不可能比球赛更好看”;也有人说,国球的辉煌,根本用不着电影来科普……
从这些评论就能看得出,虽然乒乓球在我国普及很广,但大多数觉得自己很“懂球”的观众,未必真正知道中国乒乓球的历史,更未必真正懂得乒乓球。
而这,恰恰是《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》这部电影的意义:它告诉我们,即使是强大如中国乒乓,也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惨痛历史。也跟我们每个人一样,经历过辛酸而无助的时刻。
铭记这段国球历史,才能永远记住失败,才能永续辉煌!
其实,中国乒乓球并不是一直都强的,1988年奥运会开始,乒乓球被列为比赛项目,当年踌躇满志的中国队,却接连被瑞典和匈牙利选手挑落马下,遗憾败北。
1989年的多特蒙德世乒赛,瑞典队彻底爆发,面对老瓦,林德、佩尔森组成的阵容,中国队以0:5的大比分输掉比赛,斯韦思林杯也被生生夺走。
这届世乒赛,中国男队没有一枚金牌入账。
1991年千叶世乒赛,中国队再次折戟,四分之一决赛,中国队输给捷克,最终排名第七,创造了历史最差的战绩。
这也让中国乒乓落入低谷,一时间质疑声甚嚣尘上,在这样的压力下,1995年的天津世乒赛,在家门口,蔡振华带领自己的“五虎将”,帮助中国队时隔8年再夺世乒赛男团冠军,也开启了中国乒乓又一个辉煌的时代。
这里的五虎将,就是马文革、王涛、丁松、刘国梁、孔令辉。而带领他们绝地反击的,叫做蔡振华。
而《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》,讲的就是这些人,这段历史。
1995年,蔡振华带领“五虎将”,顶着巨大的压力,在决赛中与瑞典队鏖战到第五盘,最终老将王涛爆发,拼下最后一分,这才帮助中国队再次问鼎世界冠军。
王涛扔掉球拍重重地躺到地板上的场景,也成了那届比赛的经典时刻,整个比赛过程既充满激情,又充满戏剧性,是最适合搬上大银幕的经典赛事。
也正是这样一场球赛,选择电影这个载体,除了它的娱乐功能,更重要的是,电影的传播功能。
我们都知道,现如今中国的总银幕数超过了8万块,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,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,可以通过电影这种形式,得到最广泛的传播,也能迅速被大众认同和接受。
在这方面,电影有着其它载体无法比拟的效果。
《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》这样的影片,是拍给大众看的,也是拍给每一个中国人看的。不是献给体育迷的自嗨,而是献给全体中国人的触底反弹。
电影里的那段历史,中国乒乓“失败”太久了,需要一场真正的胜利来告诉世人:新的比赛,我们能行!
电影外的每一个人,也同样需要这样一部电影,来告诉我们自己:新的一年,我们能行!
(1995年第43届世乒赛)
抛开精神层面,单从电影层面,我们也急需《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》这样一部电影。
体育电影天生就具备着其它故事片没有的热血,它自带的荷尔蒙气息,也让电影有着冲出银幕的血脉贲张。
所以,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影类型,体育电影一直是励志电影中的重要分支,国外有《飞鹰艾迪》,有《极速车王》,有《绝杀慕尼黑》也有《4号传奇》这样的经典影片,而国内也有《夺冠》这样的优秀电影。
而当下的中国银幕,最需要的,恰恰正是这种猛,这种燃。过去的2022年,电影院并不热闹,全年几乎没有什么能真正让大盘热起来的影片。马上到来的春节档,既是2023年的开端,也是中国电影市场再次崛起的完美契机,春节档需要这样热血电影鼓舞士气,更需要这种只属于中国人的集体记忆,激发大家内心深处的燥与励志!
所以,不是《中国乒乓》需要影院,而是中国影院需要《中国乒乓》!
看过电影的几款物料之后,我坚信,《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》一定能完成这个任务,而且能比其他影片完成得更好!只有记录,才能记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