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共同体》是中国之声决胜时刻联合体育大生意推出的体育商业主题对话节目,以“求同存异,聊聊大家共同关心的体育热点话题”为口号,每周一期,逢周五晚上10:00于中国之声《决胜时刻》栏目期间播出。
(资料图片)
10月24日,国家体育总局、教育部、财政部、中国足协联合印发《中国女子足球改革发展方案(2022-2035年)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。这是建国以来针对女子体育运动领域的最高规格文件,它将如何支持“铿锵玫瑰”的复兴呢?10月28日,《共同体》第101期节目讨论《方案》对中国女足“再上路”的意义。参与的“闲话者”是中国之声张闻,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副校长、苏州市太湖足球运动中心理事长王建军,体育大生意营销副总裁、盛意互动总经理罗冉峰。
本文为本期节目精华回顾。
喜迎机遇,无惧挑战
张闻:过去一周,关于女足的话题两次占据我们视线。一个是2023年女足世界杯分组情况出炉,中国女足和两支欧洲劲旅英格兰以及丹麦分到同一组。另一个是10月24日,国家体育总局、教育部、财政部、中国足协联合印发《中国女子足球改革发展方案(2022-2035年)》。王校长,您和女足很有缘分,您个人当过女足教练,国家队也常常在太湖基地集训。当您看到《方案》时,您个人特别关心的是当中哪些表述或措施?
王建军:苏州从2000年开始启动女足青训工作,到现在也二十多年了。对于我们女足从业者来说,对这份政策的出台感到非常振奋,相信它能给女足工作的开展带来更多的机遇。
罗冉峰:我的关注点跟王校长非常接近,不过会倾向于以一名普通球迷的视角来看。我对政策效果最大的希望在于,是不是以后可以在身边感受到更明显的女足运动氛围,例如我日常踢球时,会不会有更多机会遇到踢球的姑娘。
张闻:这时候发布一份关于女足的政策,可能和哪些背景相关?
王建军:年初女足赢得亚洲杯冠军,受到很多的关注。女足的整体成绩一直都比较不错,在“走向世界”这方面做得比男足好。
2019年女足世界杯,中国队进入16强
张闻:与上一次我们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时期相比,全球女足运动变化很大。世纪之交的时候,强队主要是中国女足、美国女足、挪威女足、德国女足等等。但现在欧洲的女足水平突飞猛进,例如和我们同组的英格兰女足,其发展借助男足的一些资源,例如俱乐部、青训体系等的助力,现在已经是欧洲冠军。我们现在希望重回巅峰,是否会比当年更困难一些?
王建军:是的。当年我们奥运会、世界杯获得亚军的时候,我们走的是专业模式,而当时的欧洲女足还停留在业余体制。现在人家重视起来了,培养人才方面的投入很大,而且女足比赛的关注度也很高,欧洲杯决赛9万人入场。现在我们想再在世界杯或者奥运会争取佳绩,难度肯定大很多。要实现目标,从青训方面做起非常关键。
青训问题同时是教育问题
张闻:王校长提到青训,这跟政策中的一些目标息息相关。例如竞技层面上,明年世界杯、后年奥运会力争前八,2027年世界杯、2028年奥运会力争前四,2031年世界杯、2032年奥运会力争前三。而青训本身也有明确目标,2025年建设类似太湖基地的女足青训中心达到30家。现在中国女足后备人才储备情况如何?青训中心数量有多少?
王建军:据我了解,现在国内有14、15个左右女足青训中心。江苏、上海历来在女足青训方面做得不错。江苏省运会在2000年就设立了两个组别的女足比赛,年龄段大致至85-86、87-88年。上海的普陀区抓女足抓得很早,他们一般从幼儿园开始选材,小学一年进入系统化训练。
相比之下,我们刚开始启动女足青训的时候,主要是根据省运会设置的年龄段来主抓对应年龄段的队伍,大概十一二岁开始才系统组队,相比上海晚一个周期。后来我们和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文体旅游发展局合作,场地资源增加,再加上被评为女足青训中心,我们就根据中国足协的要求,增加梯队年龄段。现在最小的年龄段是13-14年,也就是七八岁左右。
太湖基地孩子在训练中
张闻:我们讨论青训的时候,通常会将其和足球人口结合在一起说,但它其实是两个不同的阶段。首先是扩大人口,增加参加足球的女孩子的数量;然后是筛选人才,要通过青训系统留住从参与人群中发现的苗子。目前国内这两者衔接的过程是什么情况?
王建军:肯定是需要发展足球人口。二十年前我们主要做精英球员培训,但后来遇到孩子出路的挑战。如果孩子专门练足球、但以后的出路问题没解决好,家长就会意见很大。现在我们的思路改变了,是先增加踢球的人。不过是否能筛选出精英,确实有很多挑战,例如师资力量的问题。现在退役之后从事基层教练工作的人员比较少。
张闻:《方案》提到优化国家队办队模式,坚持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,积极探索与地方、高校以及俱乐部等联办共建各级国家队。所以练球孩子的出路,有没有可能是联合高校一起探讨?
苏州太湖足球运动中心一景
王建军:现在青少年这一块对教育是很重视的,反对只踢球不学习。我们尽量让踢球的孩子不要被耽误上学,包括出外比赛的时候尽可能让文化课老师陪同,这样晚上还能帮孩子们补课,不让他们落下太多课程。
张闻:讨论男足青训的时候,常常有声音指出目前仍在踢球的男足球员中,最好一批球员还是来自85-87年龄段,恰好他们是最后一批纯专业培养的球员,后来开始专业与职业并举的模式。女足以目前以哪种模式为主?您认为未来应该倾向什么模式?
王建军:太湖基地女足青训还是以“三集中”( 训练集中、学习集中、食宿集中)模式为主,全部孩子集中在一所学校里训练。男足是有条件采用走训制的,因为参与人数多。例如苏州有260多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,这些学校通常与青训机构合作,训练条件、环境有保证,学校、机构之间也可以充分竞争。而开展女足项目的学校比较少,采用走训制较难保证训练时间和质量。如果不把优秀的苗子集中起来,很可能会流失苗子。
到世界各处看看不同的榜样
张闻:《方案》中多次提到支持球员海外发展、建立海外办公室或海外青训中心,以及为职业球员、青少年球员提供更多国外学习比赛的机会。目前国内女足是不是比较缺少这类机会?
王建军:去年奥运会女足预选赛在苏州举行,我也去看球了,感觉女足姑娘的心理素质相对不够过硬,这应该是跟她们参与国际大赛的机会较少有关。让姑娘们都出去看一看,真正碰到大赛时就没那么紧张,这是很有好处的。
东京奥运会上,中国女足与荷兰女足较量
张闻:女足和男足一样,遵循同一种发展规律。首先建立金字塔的塔基,有足够的参与人口;然后往上一层是青训体系,以便留住人才、培养球星;球星也要有很好的职业联赛作为舞台,包括到海外踢球,让她们踢足够多的高水平比赛,获得足够好的待遇鼓励她们踢得更好。这些步骤做好了,才会激发出国家队的好成绩。
罗冉峰:海外历练有助于长见识。这种见识除了存在于技战术竞技层面,还在于市场开发层面。《方案》中提及“市场”的部分相对不多,都集中在组织部分章节中的“完善投入机制”部分,指出“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女足,加大市场开发力度,增加产业收益,拓宽资金来源。建立健全政府支持、市场参与、多方筹措支持女足发展的经费投入机制”。而长远来看,女足市场的发展应该也是女足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。
女足商业化改革,一直是全球性的问题。近年来欧美地区通过传统足球资源倾斜的方式,开始出现解决问题的转机。我们往期节目聊到过欧美女足怎样在与男足共享训练条件、营养条件、后勤条件后取得进步,近期也有一些积极新闻,例如海外著名游戏公司艺电体育不断加大游戏中女足元素的呈现,以及它与著名体育流媒体平台DAZN合作推广女子欧冠转播。
对于中国女足,我们的长期期望肯定是,它的关注度不是只因为某次赛事的成绩提高而昙花一现,而是长期有人真的把它作为一项有观赏性的运动去关注。所以这最终还是会涉及到市场问题。
张闻:说到市场发展,我们也期待培养球星,然后用球星的的作用去掀起消费热潮和社会关注,同时也给下一代球员提供榜样力量。王校长从您接触的小球员身上,发现了哪些她们树立偶像的实例?
王霜是不少踢足球的小姑娘的偶像
王建军:国字号队伍经常来我们基地训练,小队员们也比较幸运,经常可以和她们互动。有的小孩会将自己所踢位置的优秀球员视为偶像,例如踢中卫的喜欢吴海燕,踢进攻的喜欢王霜。这些国家队的主力在孩子们心中都很有影响力,我们也期待她们的偶像作用引领孩子们更好地发展。有时候中国女足来我们学校互动,孩子们可以很近距离地接触国内最高水平的队员,例如小队员和王霜比赛颠球之类的,影响都很积极。
张闻:和两位一样,看到《中国女子足球改革发展方案(2022-2035年)》,我非常振奋。这是一份很细致的方案,从国家队成绩到青训,覆盖到我们要怎样迈出踏实的每一步,去托举起中国女足的发展。而未来中国女足的实际发展,既要有赖像王校长一样一直持续耕耘女足、尤其是持续耕耘女足青训的一线人物,也需要有我和冉峰这一类为女足每次突破而欢呼的持续关注者。期待3-5年后我们再看《方案》,能看到部分目标已经达成。感谢两位作客节目,我们下期再会。